甚麼是自閉症?
自閉症,又稱自閉症譜系障礙 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,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,影響社交溝通、行為模式及感官處理能力。在香港,確診自閉症的人數正逐漸上升。

根據香港政府教育局的數據,在 2023/24 學年,於公營普通學校就讀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約有64 220人。自閉症屬於「譜系」,表示患者的症狀和表現可能各不相同。了解自閉症的基本概念及及早介入,對患者和其家庭的支持至關重要。
自閉症有甚麼徵狀?
自閉症的徵狀多樣化,一般包括社交互動困難、言語發展遲緩、重複性行為及對特定事物的高度專注等。早期可發現的徵狀包括有限的眼神接觸、說話延遲或對日常規律上變化的抗拒。根據教育局的資料,自閉症學生在校內往往面對社交困難。了解這些徵狀對於早期識別非常重要,及早發現異常行為並諮詢專業人士,是幫助自閉症患者的關鍵步驟。
自閉症如何診斷? 小朋友有自閉症狀,家長可以點做好?

在香港,自閉症的診斷主要一般由兒科醫生、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進行。家長通常是最早察覺徵狀的人,例如孩子語言發展遲緩或與人互動有困難,從而尋求轉介進一步檢查。香港政府衛生署轄下的兒童評估服務 (Child Assessment Service) 提供免費的診斷服務,但輪候時間可能較長,因此部分家長選擇私人評估以加快速度。診斷過程包括行為觀察、家長訪談以及標準化測試,用以評估溝通、行為及社交能力。早期診斷能為患者提供適切的治療及教育支援。
自閉症治療的黃金期普遍被認為是幼兒時期,特別是在六歲之前。這段時期,腦部具有高度可塑性,對介入治療的反應更加顯著。在香港,政府推出的「到校學前康復服務」,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跨專業服務團隊負責提供服務。服務團隊成員包括職業治療師、物理治療師、言語治療師、臨床/教育心理學家、社工以及特殊幼兒工作員。這些團隊透過校本綜合模式,為參與計劃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就讀的六歲以下、被評估為輕度殘疾或懷疑有特殊需要的兒童,提供到校訓練及支援服務。家長應盡早尋求專業診斷,並開始如應用行為分析 (ABA) 或言語治療等干預措施,以在關鍵時期最大化孩子的發展潛能。
甚麼是應用行為分析 (ABA)?
應用行為分析 (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, ABA) 是一種有科學根據的實證治療方法,旨在改善行為、學習及溝通能力。它將技能拆解成可教學的步驟,並利用獎勵促進正面的行為,透過數據來記錄追蹤學習進展。
在香港,應用行為分析主要應用於家居、學校及中心環境。治療師分析數據趨勢,決定是否進行新項目或繼續現有干預,確保個性化支援。這種結構化方法幫助自閉症人士提升日常技能、社交能力及獨立性,成為本地及全球自閉症治療的重要基石。
應用行為分析如何幫助自閉症人士?

應用行為分析透過教授溝通技巧、改善社交互動及適應行為,為自閉症患者提供全面支援。在香港,ABA 可應用於家居,學校以至社會的環境,支持自閉症兒童在不同環境下的學習。例如,ABA 可用於減少情緒爆發、鼓勵眼神接觸,或教導孩子以語言表達需求。研究顯示,早期且持續的 ABA 治療能顯著改善兒童的發展成果。隨著需求上升,本地機構及治療師致力於提升 ABA 的普及性,為面對自閉症挑戰的家庭提供重要資源。
如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按Whatsapp按鈕或致電 3563-8060 聯絡我們。
相關資源: